您的当前所在的位置: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信息平台最新资讯
2015年合肥市环境保护十件大事揭晓
时间: 2016-02-15

  过去的2015年,合肥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喜人成绩,彰显了新常态下合肥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象新亮点,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现从全年众多环保事件中筛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件环境保护大事向社会公布,以期引起社会各界对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关注和关心。

  一、实行环境保护党政同责

  2015年,合肥市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强调,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统揽,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1+6”方案为抓手,将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贯穿到环保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以最严格的制度保护好合肥的生态环境,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初步出炉

  2015年,合肥市“十三五”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编制基本完成。规划明确:到2020年,确保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辐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完成各级部门下达的考核任务,初步形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新局面,并对新常态下环境监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基本完成合肥市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划定和《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拟定工作。

  三、环巢湖生态示范区跻身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列

  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跻身国家第一批57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行列。作为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核心区——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围绕国控断面达标、巢湖水质改善、蓝藻爆发得到有效抑制的总体目标任务,分期实施环巢湖综合治理工程。截至2015年底,一期工程16个项目基本完工,绩效评估已完成;二期工程98个项目全面推进;三期工程44个项目,开展初步设计编制工作;四期工程13个项目,可研总投资67.6亿元;五期工程以小流域治理为抓手,实施“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整治。环巢湖3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运。《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已修改完善。

  四、“十二五”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十二五”期间,我市4项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全面完成,2014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十一五”末下降11.7%、17.4%、14.6%,提前一年实现目标任务。“十二五”国家、省减排目标责任书中的减排项目全部完成。减排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日前,省里对合肥市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任务予以通报表扬。

  五、合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

  2015年,《合肥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出台。《方案》明确:全市53个水质考核断面的水质目标,要求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或优于Ⅲ类,地下水水质保持稳定。《方案》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肥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修订了《合肥市“河长制”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辖区水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奖惩办法。建成环巢湖河流15套水质监测预警系统和董Ÿ大水库在线自动监测站,实现对合肥全流域水质自定监测全覆盖。

  六、2015合肥空气质量交出靓丽答卷

  2015年,合肥市召开大气污染防治千人大会,推进九大行动,层层落实责任,签订大气污染防控责任状,在全国全省率先推行全域、全年、全面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5天,比2014增加65天,空气优良率69.9%。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91.9微克/立方米,比2014年下降18.6%;细颗粒物(PM2.5)为6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合肥空气质量是实施(AQI)新标准3年来最好的一年。

  七、黄标车提前全部淘汰

  通过实施区域禁行、开展非现场和现场执法、联合行动、实地督查等措施。2015年全市淘汰黄标车43998辆,淘汰率87.1%,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13484辆全部淘汰,提前完成2015年国家、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任务完成量位居全省第一。

  八、全市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

  为贯彻落实新环保法,2015年,合肥市推行建立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的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的四级网格化监管长效运行机制。同时,在乡镇、街道设立环保办,基层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建立。出台《合肥市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实施意见(试行)》,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大检查,认真落实新环保法,在全省实施查封扣押第一例执法,率先打响落实新法的第一枪。全年关停企业(作坊)90家,处罚企业226家,罚款908万元,对违法企业实施查封扣押共66起、按日计罚1家、行政拘留3家。

  九、合肥节能环保产业园落户高新区

  2015年6月,合肥节能环保产业园正式落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合肥高新区。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市十大重点产业之一,园区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二期为依托,打造合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核心区和示范区,是新兴环保企业聚集地和环保型企业发展的加速器。

  十、新型环保智能渣土车及餐厨垃圾处理厂正式启用

  2015年8月,合肥市政府下发《关于推广使用全密闭新型环保智能建筑垃圾运输车的实施意见》,要求从2016年7月1日起,全市建成区所有工程项目运输建筑垃圾的,必须采用新型环保智能运输车辆。经推广,2015年新入507辆渣土运输车全部采用新型环保渣土车。2015年,我市首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在包河工业园正式投入运营,日处理规模最大能达到400吨,第一期日处理规模220吨。主要利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对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将成为有机肥料。

 
政策法规
绿色创建
清洁生产
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版权所有
地址:安徽省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翡翠路398号 皖ICP备19008176号-1
技术支持:安徽一台传媒科技有限公司